HI~歡迎來到數造云打印平臺!
2015年,素有“中國3D打印帶頭人”之稱的王華明教授獲選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。值得一提的是,王華明院士所研制的金屬構件激光熔化沉積增材制造技術從2005年開始就已經在殲-15、運-20、殲-11B、殲-31和東風系列等3種導彈、遙感24等2種衛(wèi)星以及FWS13等3種航空發(fā)動機應用方面顯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實際上,所謂的3D打印技術就是將金屬熔融后再進行疊加,從金屬制造和加工業(yè)方面來看,3D打印基本原理就是將零件數字化模型實施空間網格化,經過像素化后分解成一個個空間點陣,之后再使用金屬微量熔融或燒結沉積技術,將零件層層疊加而成。與普通激光打印機所打印的平面圖形不同,3D打印形成的是空間三維的實體。
而航空工業(yè)應用的3D打印技術主要在鈦合金,鋁鋰合金,超高強度鋼,高溫合金等材料方面實現(xiàn),這些材料普遍都是強度高,化學性質穩(wěn)定,不易成型加工,傳統(tǒng)加工工藝成本高的類型。而激光3D打印幾乎能夠直接加工出理想的工業(yè)零件。
目前3D打印已經引起了外界的普遍關注,甚至它將引領一場新的技術熱潮。工業(yè)上,3D打印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制造業(yè)建立工廠的基本要求以及投資額度。未來3D打印的設備前景廣大,預計每年1000億美元以上,而耗材量也十分龐大可達到數千億,顯然3D打印技術的發(fā)展不可估量。
相關推薦
全部評論 0
暫無評論